365网站买球违法吗-365客服电话-365世界杯

数据挖掘学什么?有这一篇就够了

数据挖掘学什么?有这一篇就够了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挖掘是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的重要工具。它帮助我们在看似无序的数据中找到规律,从而作出更好的决策。本文将深入探讨数据挖掘的主要知识点,包含数据预处理、分类、聚类、关联规则、降维、回归分析及模型评估等内容。

1. 数据预处理:为分析做准备

在进行数据挖掘之前,数据预处理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数据集可能存在缺失值、异常值或者维度不一致的问题。预处理的目标是提高数据质量,确保后续的分析更具可靠性。

1.1 缺失值处理

概念:缺失值是数据中某些属性没有提供值,可以通过删除这些记录或填充缺失值来处理。方法:一种常用的方法是使用均值填充,公式如下:

均值填充=1n∑i=1nXi \text{均值填充} = \frac{1}{n} \sum_{i=1}^{n} X_i 均值填充=n1​i=1∑n​Xi​应用:假设学生的年龄数据缺失,可以使用平均年龄填充。

1.2 数据规范化

概念:不同属性的数值范围差异较大时,通过规范化使它们在相同的量纲上。方法:

最小-最大规范化:

X′=X−XminXmax−Xmin X' = \frac{X - X_{\text{min}}}{X_{\text{max}} - X_{\text{min}}} X′=Xmax​−Xmin​X−Xmin​​Z-score标准化:

X′=X−μσ X' = \frac{X - \mu}{\sigma} X′=σX−μ​

应用:当对年龄、收入等不同单位的数据进行分析时,可以通过规范化让它们具有可比性。

1.3 离群点处理

概念:离群点是显著偏离其他数据点的值,需要被检测并处理。公式:IQR(四分位距)法检测离群值:

IQR=Q3−Q1

IQR = Q_3 - Q_1

IQR=Q3​−Q1​

异常值定义为小于 (Q_1 - 1.5 \times IQR) 或大于 (Q_3 + 1.5 \times IQR) 的点。应用:在销售数据中,某商品一天的销售量远高于其他天,这个数据点可以被认为是离群点。

2. 分类:预测类别标签

分类问题是数据挖掘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目标是基于已知的类别对新数据进行预测。

2.1 决策树

概念:决策树通过一系列条件判断对数据进行分类,适合处理离散数据。公式:使用信息增益选择分裂节点,信息增益计算公式为:

信息增益=熵(D)−∑i=1n∣Di∣∣D∣×熵(Di) \text{信息增益} = \text{熵}(D) - \sum_{i=1}^{n} \frac{|D_i|}{|D|} \times \text{熵}(D_i) 信息增益=熵(D)−i=1∑n​∣D∣∣Di​∣​×熵(Di​)

熵的计算公式:

熵(D)=−∑i=1cpilog⁡2(pi) \text{熵}(D) = - \sum_{i=1}^{c} p_i \log_2(p_i) 熵(D)=−i=1∑c​pi​log2​(pi​)应用:预测客户是否会购买某款产品,基于年龄、收入等特征构建决策树模型。

2.2 k近邻算法 (k-NN)

概念:k-NN 是一种基于距离的分类算法,找到最近的 k 个邻居,通过多数投票确定分类结果。公式:计算两个点的欧几里得距离:

d(p,q)=∑i=1n(pi−qi)2 d(p, q) = \sqrt{\sum_{i=1}^{n} (p_i - q_i)^2} d(p,q)=i=1∑n​(pi​−qi​)2​应用:通过 k-NN 算法预测新用户的购买偏好。

2.3 朴素贝叶斯分类器

概念:朴素贝叶斯分类器是一种基于贝叶斯定理的简单概率分类器,假设特征之间是条件独立的。它适合处理大规模数据,并在文本分类等任务中表现良好。

公式:根据贝叶斯定理,分类的后验概率可以表示为:

P(C∣X)=P(X∣C)⋅P(C)P(X) P(C|X) = \frac{P(X|C) \cdot P(C)}{P(X)} P(C∣X)=P(X)P(X∣C)⋅P(C)​

其中:

( P(C|X) ):给定特征 ( X ) 时类别 ( C ) 的后验概率。( P(X|C) ):类别 ( C ) 时特征 ( X ) 的似然概率。( P© ):类别 ( C ) 的先验概率。( P(X) ):特征 ( X ) 的边际概率(可以忽略,用于比较不同类别时)。

应用: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常用于文本分类,例如垃圾邮件检测。根据邮件中的词频和先前分类的邮件数据,计算每封邮件属于垃圾邮件或正常邮件的概率,从而进行分类。

3. 聚类:发现数据中的隐藏模式

聚类是一种无监督学习方法,用来将相似的数据点分成相同的组。

3.1 k均值聚类

概念:k均值通过迭代优化质心位置来将数据点分成 k 个组。步骤:

随机选择 k 个质心。将每个数据点分配给最近的质心。重新计算质心,直到质心稳定。

应用:在市场营销中,使用 k 均值算法将客户分为不同的群体,以针对性地进行促销。

3.2 层次聚类

概念:层次聚类是一种通过逐步合并或分裂数据点来构建聚类层次结构的方法。它可以生成一棵树状结构(聚类树或树状图),便于直观理解数据的聚类关系。

方法:

自下而上(凝聚式):从每个数据点开始,逐步合并最近的两个簇,直到所有数据点都在一个簇中。自上而下(分裂式):从一个整体簇开始,逐步分裂成更小的簇,直到达到指定数量。

应用:层次聚类常用于生物学中的物种分类或客户细分,可以直观地展示不同类别之间的相似性。

3.3 密度聚类(如 DBSCAN)

概念:密度聚类是一种基于数据点密度的聚类方法,能够识别任意形状的聚类,并有效处理噪声。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是最常用的密度聚类算法。

步骤:

定义一个半径(ε)和最小点数(MinPts)。对于每个数据点,计算其 ε 邻域内的点数。根据邻域内的点数确定核心点、边界点和噪声点。将核心点和其邻域内的点聚类。

应用:密度聚类适用于地理数据分析、异常检测等场景,能够发现数据的非球形聚类。

4. 关联规则:挖掘数据之间的关系

关联规则挖掘用于发现数据项之间的关联关系,常见的应用是购物篮分析。

4.1 Apriori算法

概念:通过频繁项集生成关联规则。公式:

支持度:

支持度(A)=包含A的事务数总事务数 \text{支持度}(A) = \frac{\text{包含A的事务数}}{\text{总事务数}} 支持度(A)=总事务数包含A的事务数​置信度:

置信度(A→B)=包含A和B的事务数包含A的事务数 \text{置信度}(A \rightarrow B) = \frac{\text{包含A和B的事务数}}{\text{包含A的事务数}} 置信度(A→B)=包含A的事务数包含A和B的事务数​

应用:通过分析超市购物数据,发现“购买面包的顾客通常也购买牛奶”。

4.2 FP-Growth 算法

概念:FP-Growth(Frequent Pattern Growth)是一种高效的关联规则挖掘算法,旨在通过构建频繁模式树(FP-tree)来避免生成大量候选项集,进而加快频繁项集的发现。

步骤:

构建 FP-tree:

扫描数据库,计算每个项的频次,并筛选出频繁项(即支持度高于最小支持度的项)。根据频繁项的支持度降序排列,将每个事务的频繁项插入 FP-tree。

挖掘频繁项集:

从 FP-tree 中每个频繁项出发,构建条件模式基,并从中生成条件 FP-tree。递归挖掘条件 FP-tree,发现频繁项集。

优点:FP-Growth 算法相比于 Apriori 算法具有更高的效率,特别是在大数据集上,因为它减少了候选项集的生成,直接通过 FP-tree 进行频繁模式的挖掘。

应用:与 Apriori 算法类似,FP-Growth 可用于市场篮子分析,发现商品间的关联关系,以优化促销策略。

5. 降维:简化数据

降维用于减少数据的特征数量,同时尽量保留原始数据的信息。

5.1 主成分分析(PCA)

概念:PCA 是通过线性变换减少数据维度的方法,保留主要成分。公式:协方差矩阵计算公式:

Cov(X,Y)=1n−1∑i=1n(Xi−Xˉ)(Yi−Yˉ) \text{Cov}(X,Y) = \frac{1}{n-1} \sum_{i=1}^{n} (X_i - \bar{X})(Y_i - \bar{Y}) Cov(X,Y)=n−11​i=1∑n​(Xi​−Xˉ)(Yi​−Yˉ)应用:在图像处理中,PCA 常用于压缩图片维度。

6. 回归分析:预测连续值

回归分析用于预测数值型变量。

6.1 线性回归

概念:通过建立输入变量与输出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进行预测。公式:

y=β0+β1x1+β2x2+⋯+βnxn y = \beta_0 + \beta_1 x_1 + \beta_2 x_2 + \cdots + \beta_n x_n y=β0​+β1​x1​+β2​x2​+⋯+βn​xn​应用:使用线性回归预测房价。

6.2 逻辑回归

概念:逻辑回归用于二分类问题,预测类别概率。公式:

P(Y=1∣X)=11+e−(β0+β1x1+⋯+βnxn) P(Y=1|X) = \frac{1}{1 + e^{-(\beta_0 + \beta_1 x_1 + \cdots + \beta_n x_n)}} P(Y=1∣X)=1+e−(β0​+β1​x1​+⋯+βn​xn​)1​应用:预测客户是否会购买产品。

7. 模型评估:如何衡量模型好坏?

模型评估用于检验模型的预测效果。

7.1 准确率、召回率和F1-score

概念:

准确率:正确分类的样本比例。召回率:实际正样本中被正确分类为正的比例。F1-score:准确率和召回率的调和平均数。

公式:

准确率:

Accuracy=正确预测的样本数总样本数 \text{Accuracy} = \frac{\text{正确预测的样本数}}{\text{总样本数}} Accuracy=总样本数正确预测的样本数​召回率:

Recall=正确预测的正类样本数实际的正类样本数 \text{Recall} = \frac{\text{正确预测的正类样本数}}{\text{实际的正类样本数}} Recall=实际的正类样本数正确预测的正类样本数​F1-score:

F1=2×Precision×RecallPrecision+Recall F1 = 2 \times \frac{\text{Precision} \times \text{Recall}}{\text{Precision} + \text{Recall}} F1=2×Precision+RecallPrecision×Recall​

应用:评估垃圾邮件分类器的性能。

结语

本文完整版的数据挖掘主要学习内容思维导图:

如需高清完整版思维导图的小伙伴关注上面的【AI智数课堂】公众号,回复关键字“数据挖掘”自取。